在当今时代,“点‘绿’成‘金’”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众多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武宁县为例,今年以来,该县以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牵引,不断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开发机制、市场交易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省林业碳中和、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等试点项目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武宁碳抵消平台已累计销售乡村林碳 1656.4 吨,获得收益 82800 多元。同时,通过收储各类生态资源,该县生态总价值接近 200 亿元,向农户发放生态贷款突破 4000 万元。
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也书写了点“绿”成“金”的精彩篇章。曾经,这里尘土飞扬、污水横流,因过度开矿和土法造纸,导致水土流失、地下水渗漏等问题。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封闭了矿洞、保护起竹林,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护山”的巨大转变。通过利用山势、小溪、梯田、水塘进行人工微调,构建起 100 余个大小不一的梯级塘,打造成为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更成为猎神村的“湿地银行”。曾经的矿山开采留下的黑臭水体,经过梯级塘的层层过滤,水质适宜植物生长,还种植了莼菜、菱角等水生经济作物。如今,猎神村形成“一湖、三溪、千亩湿地、万亩竹林”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面积 8000 余亩,成片竹林近 6000 亩,绿化率达 90%以上,河流水质从劣Ⅴ类变为Ⅱ类。
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竹食品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美食宴,培育“百里竹海”“竹风湖”等绿色有机品牌,种植林下竹荪菌、药材等 500 余亩。村民们纷纷开起“竹家乐”,发展竹加工产业,引进竹加工企业,初步形成竹建材、竹家具等加工产业,培育市场主体 172 家。
点“绿”成“金”的故事在各地不断上演,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人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