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视为潜力股、前景广阔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如今却成为了文科专业中的“天坑之王”,就业前景不乐观、工作不对口等问题困扰着众多学子。
据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公开数据,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已通过中外合作方式在 160 个国家(地区)设立了 1271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这曾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备受青睐。麦可思的就业报告却显示,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连续两年登上本科生就业红牌榜。
在招聘会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形相去甚远。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十分抢手,而汉教学子却屡屡碰壁,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一项覆盖了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对专业的接受度和自豪感较高,而对就业与升学前景、专业实践的认同水平最低。
汉教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工作不对口。华东师范大学针对 2012~2019 届共八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尽管该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位列全国第三,就业不对口情况依然严重。北京语言大学 1987~2018 年间毕业校友的专业对口率也只有 24.4%,在一些双非院校,就业对口率可能更低。
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海外中文教育市场,让本就困难的就业处境雪上加霜。不当对外汉语教师的话,汉教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管理类、文字类、外语教师和公务员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是继续在困境中挣扎,还是寻求新的突破?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关注与改革,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