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蔡渊迪因其所负责的《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一)》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三门课程的卷面不合格率都在 30%以上,被要求作解释说明并提供整改方案,其公开回应在高教圈引发广泛关注。
蔡渊迪在公开文章中称,这么多的卷面不合格,肯定是自己教得不好,水平有限,实在抱歉。而他给出的整改方案竟是“另请高明”。此回应令人深思,究竟是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还是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
蔡渊迪进一步对课程的课时安排提出质疑,他指出本校古代汉语课总计 48 课时,中国古代文学(一)课总计 32 课时,中国古典文献学部分总计 32 课时,并反问有几个学校这三门课的课时是如此之少。他认为,如果课时量不足,那么本校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就值得商榷,是否需要作大的调整也应重新考量。
蔡渊迪表示,自己当然可以降低考试难度,也可以按照既定的课时量减少学习的分量,但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就无法得到保障。当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或面对考研试卷时,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知识不过关,影响到升学率、就业率该如何是好?他强调,如果有关方面认为这些都无需考虑,那他接下来的试卷可以让学生默写李白的《静夜思》(占 20 分)。
蔡渊迪还列举了一道他曾出过的填空题“《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和谁?”,这道题的错误率在 50%以上,以此来评价试卷的难度。他坚持认为自己对教学的“认真”是天性使然,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尊严。
8 月 13 日晚,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缪哲表示,目前正在就此事与蔡渊迪沟通。蔡渊迪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曾获得多项教学荣誉,并出版过多部著作。学院官网早前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他虽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并不刻板,能够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赢得了学生尊敬,体现了“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
对于蔡渊迪的公开回应以及这一事件,各方观点不一。但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引发了对于高校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