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蔡渊迪因其所负责的《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一)》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三门课程的卷面不合格率都在 30%以上,被要求作解释说明并提供整改方案,其公开回应在高教圈引发广泛关注。
蔡渊迪在公开文章中称,这么多的卷面不合格,肯定是自己教得不好,水平有限,实在抱歉。而他给出的整改方案竟是“另请高明”。此回应令人深思。
蔡渊迪还对相关课程的课时安排提出质疑,他指出本校古代汉语课总计 48 课时,中国古代文学(一)课总计 32 课时,中国古典文献学部分总计 32 课时,并呼吁向其他院校调研,质疑本校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的科学性以及是否需要作大的调整。
8 月 13 日晚,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缪哲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就此事与蔡渊迪沟通。缪哲强调,降低考试难度或减少学习分量虽能暂时解决问题,但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进而影响到升学率、就业率。
蔡渊迪以其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一个在初修某门课时卷面不到 40 分的学生,在重修特别是毕业前重修时,卷面都会提到 60 分以上,而自己的试卷难度并未降低,也没有对行将毕业的学生有特殊照顾。他还列举了一道曾出过的填空题,如《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和谁,这道题的错误率在 50%以上,以此评价试卷的难度。
公开资料显示,蔡渊迪 1983 年生,浙江海宁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博士,现执教于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曾获浙大城市学院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人文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等,出版有《〈流沙坠简〉考论》(著)、《徐邦达诗词集》(整理)等。学院官网的个人简介中,他自述了丰富的求学经历和个人追求。
蔡渊迪表示,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考试难度来提升及格率,但他坚持认为教育应保持严谨,不应牺牲学术标准。他强调,自己对教学的严谨态度源自本性,是为了维护个人尊严,引用古语表达了即使面临压力,也要坚守原则和信念的决心。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标准以及教师尊严等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