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国的一系列贸易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一边积极邀请中国参与修建铁路,另一边却对来自中国的钢材加征关税,泰国的这一左右手互搏的操作让人不禁疑惑,其背后到底是怎样的考量?
中泰两国的经贸联系向来密切,中国如今是泰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2023 年,中国在泰国的总投资额达到 1593.87 亿泰铢,涵盖基础设施、电力工业、房屋建筑、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中泰铁路作为泰国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铁路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关系到中国与东南亚互联互通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在上个月,中泰铁路二期项目刚刚敲定,约定要在 2030 年全面竣工并实现通车。
就在双方积极推进铁路合作的同时,泰国倾销和补贴审查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钢板反倾销案作出反规避终裁,进一步扩大了涉案产品的征税范围,针对 17 家中国钢铁企业,征收最高 30.91%的 CIF 关税。这一举措无疑给中泰贸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泰国的这一行为,有人分析认为,这其实是一项泰国针对本国钢铁企业的贸易保护政策,旨在保护本土的钢铁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泰国排名前 4 大的钢铁企业中,属于泰国本土的只有一个——赛哈维利亚钢铁集团,另外 3 个分别是印度的塔塔、日本的新日铁和神户制钢所。所以,即便泰国对中国热轧钢板加征关税,最大的受益者也并非泰国自己,而是日本和印度的钢企。
泰国作为一个小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力求保持平衡,不放弃与其他大国交好的任何机会。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或许是为了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利益。但对于中泰合作而言,如何在这样的贸易环境中确保双方的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泰国的这一贸易策略引发了诸多思考,未来中泰经贸关系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